1.貧困客家村,橫遭滅頂之災
紅山村位于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中北部,距離梯面鎮區約4公里,距王子山森林公園約6公里,村域面積1431.46公頃。紅山村四面環山,幾百年來,村民們一直延續著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傳統農耕生活。
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紅山村的采泥、采石業盛極一時。無序開采的開采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。1997的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傾刻間摧毀了整個紅山村,全村200多間泥土屋全部倒塌,近千人失去了家園……那時,誰都不會想到,這個幾近破亡的貧困山村未來會成為“廣州最美鄉村”。
2.涅槃重生,變身最美鄉村
大災之后,經統一規劃布局、重建,紅山村告別了過去的臟亂差,成為了現代化的新山村,并于2006年成為花都區新農村建設試點村。村容村貌改善了,但產業如何發展?收入如何提高?
紅山村是一個客家古村落,小橋流水,美不勝收。紅山村依托自身資源基底,抓住花都區大力開展“美麗鄉村”建設的契機,發展特色農業,建休閑旅游村。從單一粗放農業走向精細多元,走出了發展的新路子。
一方面提升硬件設施,平整修寬了進村大道,硬化了村內道路,實施“一河兩岸”工程,修筑了長達8公里的環村綠道,修復和新建了代表客家民俗風情的鼓樓灰朔和客家宗祠;另一方面,舉辦一系列鄉村旅游節慶活動。每年3、4月間,油菜花盛開,大地一片金黃,與藍天綠水青山交相輝映,勾勒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田園風光,吸引著八方游客。
3.在探索中創新,開啟發展新篇章
嘗到旅游的甜頭后,紅山村考慮更進一步,與廣州智匯公司攜手,進行升級改造和運營管理提升。
紅山村春天的油菜花,夏天的荷塘,秋天的稻田,冬天的山水,構成強大的旅游吸引力。但僅僅只有景色是不夠的。必須圍繞“吃住行游購娛”, 深挖文化、完善設施、豐富業態。在廣州智匯的出謀劃策下,紅山村從三個方向著重提升:
其一,提煉文化特色,明確生態鄉村主題。在深入分析了村子的情況后,智匯團隊提出,將 “客家文化+生態鄉村”作為紅山村主題特色,系列提升工作(硬件提升、業態規劃、節慶活動策劃等)圍繞這一主題開展。
其二,提升設施,豐富業態。發展初期紅山村以油菜花、稻田為核心吸引力,具有明顯的季節性,且產品停留在觀光層面,帶動經濟發展有限。因此,必須打破季節性瓶頸,將紅山村打造成四季可游、宜游宜居的美麗山村。紅山村利用世外桃源的鄉村景觀,圍繞休閑度假,完善相應設施,引導村民開客棧、民宿、農家樂,恢復“紅山墟日”集市,現場展賣客家土特產,吸引了廣大游客購買。
如今,紅山村已建成AAAA級景區,那個破落的小山村早已不見了蹤影,取而代之的是,游人如織、風景如畫的新面貌。
克雷埃遜營銷策劃公司 智匯文旅規劃設計院 申智工程咨詢公司